据了解,10月30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王朝阳表示,他们研究团队已设计出了一种使用薄薄的镍箔制造出内部结构具有自热能力的锂电池。它们能将蓄电池加热到60°C,然后再冷却至室温,得以在10分钟内充达80%的电量而且又能避免电池损坏,即使以这种方式反复对电池进行充电也无碍。
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久,是一直困扰人们对电动汽车启动电池的一大痛点,每次出行备受关注的就是电量,临时有点事情,想指车子立下点汗马功劳实属不易,充点电就走,不是心大,就是想要抛锚在半路。要是快速充电设施在马路边随处可见的话,那么操作者就不必再担心续航里程问题了。
为此,美国王朝阳教授课题组正设法解决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的问题。新开发的“自热”锂电池可使电动汽车充电短短10分钟就能行驶200英里(1英里约合1.6千米)以上。
相关人员指出,短短几分钟内快速充电需要较强电流。然而,在低温环境下,哪怕是在30°C,锂离子电池的短时间内充电方式也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金属锂会在阳极周围沉积。当温度升高到大约60°C时,锂离子就会有更快地移动能力从而避免该问题,但让电池不能持续处于高温状态下,因为电解液与电极产生副反应,消耗活性锂,引起高电阻。
针对上述在短暂时间内充满电的不足,王教授他们用镍箔制造出内部自热结构的锂电池,当温度升高到60°C,又能马上降到室温,这样的充电方式对电池无明显伤害。